19
Mar
【作者】冯象 【文章来源】《北大法律评论》卷13:2, 2012【内容提要】如果没有充分自由的思想争鸣,特别是尖锐的批评意见,革命就极易受腐蚀,胜利会走向失败。千...[详细]
19
Mar
【作者】季卫东 【文章来源】财新《中国改革》2012年第10期【内容提要】有必要形成这样的清醒认识: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,也不宜轻易受到外界的干扰。【作者简介】...[详细]
19
Mar
作者:孙德鹏 文章来源:《中山大学法律评论》第9卷第1辑(2011)【摘要】在严复的著译作品中,1906年出版的《政治讲义》是惟一一部专门阐述“政治科学”的著作,...[详细]
19
Mar
作者:苏彦新 文章来源:《中国政法大学学报》2011年第6期【作者简介】苏彦新,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。巴兹尔·马克西尼斯教授是英国荣誉皇家大律师,他获得雅典大...[详细]
19
Mar
作者:顾培东 文章来源:《法学研究》2012年第3期【摘要】近十余年来,社会各方面对中国法治的应有形态及理想图景认识出现了一定分歧。形成这种分歧的实质原因是...[详细]
19
Mar
作者:陈斯彬 文章来源:《清华法学》2012年第5期,第37—51页【摘要】康德是思想史上第一个为良心自由作出法学论证,并将之作为宪政基础的思想家。虽然一般被视...[详细]
19
Mar
作者:李学尧 文章来源:《中国法学》2012年第3期【作者简介】李学尧,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、硕导。步入 2000 年以后,因社会分配不公、利益博弈中的权利保...[详细]
19
Mar
作者:蒋大兴 文章来源:《法学研究》2011年第6期【作者简介】蒋大兴,北京大学法学院企业与公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。“法官言说”是一种广义理解,指...[详细]
19
Mar
作者:郑戈 文章来源:《中国改革》2012年第8期【摘要】一个良性运转的社会有赖于“一般化的互惠关系”,也就是以法律的形式来表达和维护政府与公民之间、公民与...[详细]
19
Mar
作者:张新宝 文章来...[详细]